笔趣阁

爱来阁>禁卫军 > 第322章 对话孙再芝(第1页)

第322章 对话孙再芝(第1页)

孙再芝凝眉沉思,扪心自问,是我非要盯着眼前吗?是我想的不够长远吗?我有宏大的计划,可是钱呢?特区有那么多钱吗?

“想想这些,眼前的经济过热,通胀压力,是问题吗?”戈辉摊开手掌:“是浮云,都是浮云。这不过是我们征途上的一个土坷垃,是一脚踩碎,还是直接迈过去,全看我们自己怎么想。”

“你说的我明白,问题是我们活在当下,眼前的问题我们绕不过去。”孙再芝也不是喜欢吃饼的人,戈辉画的饼,他不吃:“说不好听的话,有些人穷的连裤子都没有,坊间杂音很多,很多人从各种途径把意见送到我这里,他们坚决反对造军舰,那是吞金巨兽,有多少钱都不够填的。他们认为有这个钱,还不如多建几个纺织厂、毛纺厂,多做几条裤子。”

拖拉机声吸引了戈辉的视线,两架飞机,一胖一瘦,被两辆拖拉机一前一后拖行着。

收回目光,戈辉说道:“并不是所有人的意见都值得被重视,我不评价他们的动机,也许他们是好意,只是短视而已,但我们却不能因为他们说了什么而动摇。任何人都可以表自己的意见,我们不能不让人家声嘛!但我们特区建设要有自己的节奏,我们从零开始的时候,就有一个初步的整体规划,包括铁路和公路,包括电场、水利工程,各种工厂,甚至污水处理设施。那个时候路上跑的都是马车牛车加驴车。正在建设中的由三条复线组成的朝锦铁路,最开始被很多人阴阳为面子工程,说我戈辉好大喜功,是当代的杨广,只能中午出门,因为早晚会步杨广的后尘。”

孙再芝笑了,被戈辉一本正经的玩笑话逗笑了:“只能中午出门……呵呵呵……”肩头耸动不停。

“现在谁还敢说朝锦铁路是面子工程,那些用拖拉机吭哧吭哧往锦州港区送货的人多么企盼铁路通车,光运费一项就剩下了一大半的钱。再说沿着这条铁路谋生的人有多少,有多少人从铁路上挣到了钱,娶到了媳妇,盖了新房子,还上了拖拉机贷款。一年后,铁路通车,这条铁路会成为特区的银圆压铸机,是特区经济腾飞最重要的动机之一。”戈辉继续说道:“在你还没来特区的时候,坊间曾流传这样的话,火车慢点跑吧,等等你的特区百姓吧!无数人感同身受。但他们不知道,列强在修铁路的时候,枕木之下是累累白骨,而我们是给工钱的,而且还不低,能够养家糊口。”

戈辉叹了口气,继续道:“有些人,什么都不做,只会说反话,忽悠特区民众。我们的确也可以像列强修铁路时那样,强迫劳动,只给很少的工钱,或者干脆就不给,连饮食都让劳工自备。但是我们不能那样做,特区不是列强,我们受不了被人戳脊梁骨的滋味。现在依然有很多人生活困苦,甚至每天只能吃一顿饭,但不能因为这些,我们就要停止建设,反而还要更大规模地投资建设,因为我们着眼的是未来几十年,甚至一百年后的事情。”

“好吧!就当我没说,本来也只是想听听你的意见。”孙再芝坦言道:“毕竟这是特区政府的问题,如果政府不能自行解决问题,要政府何用。”

“立即解决,就不要指望了,但是可以缓解。”戈辉说道:“增加就业,只要有持续稳定的收入,高物价还是能忍一忍的。把特区的工业品尽可能多的卖出去,不光要买到长城以南,还要卖到外国,比如日本,比如中南半岛,比如南洋。针对日常生活需求量大的,增加投放量,物以希为贵,物多了就不贵了。如果有人敢囤积居奇,现一个杀一个,这个时候不能手软。继续从长城以南召募更多的移民。”

“继续招募移民?”孙再芝诧异道:“特区现在的就业压力已经很大了,还需要招募吗?没地方安排啊!”

“明年下半年,我们与列强的合作项目相继建成投产,需要大量的就业人口,等到那时候再招募移民就太晚了。”戈辉说道:“消化就业人口其实很容易,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以了。特区需要大量的公路和铁路,多少人的就业都能搞定。”

“你说的轻松,钱呢?干什么都需要钱。”孙再芝不以为然道:“特区的账上的确趴着很多钱,但是那些钱差不多都有计划的去向,名花有主了,也就是说,特区现在没有计划外的钱。你那些信口而来的基建工程,说说可以,真要做的话,没钱。”

“今年十二月结束之前,会有亿两纯银运抵锦州港区,日本人的赔款。”戈辉淡淡地说道:“这亿两纯银,送进特区储备银行,可以变成多少国家建设债券?你想过吗?你觉得特区还缺钱吗?明年二月结束前,还会有个亿,四月结束前,又是个亿,到明年六月结束前,剩余的赔款全部支付完毕。”

额……孙再芝一时间语塞了,脸上是难以置信的表情:“可能吗?已经财政破产的日本,哪里有钱给你。当初签署《赔款补充协议》的时候,我就觉得不靠谱儿。”

本小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!

“现在的金银比价是:(o年将达到:,年达到:o),欧美列强都在国际市场上倾销白银,可以想象,现在的国际银价仍将继续下行,有人估计在未来的几年内,有可能达到:o。”戈辉解释道:“再有,破产的是日本政府,但并不是日本财阀,积攒数百年的日本财阀很有钱,只要他们内部达成协议,赔款都是小意思。不然,你以为月末那亿两白银怎么来的。”

孙再芝不禁露出一副原来如此的表情,看来钱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了。

“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。”戈辉又道:“北京朝廷一直担心的白银外流问题,却从来没有出现,因为大清的白银价值较高,不但没有外流,反而让全世界的白银都在流向大清。到目前为止,我们几乎把世界上绝大部分的白银都吸引到清国来了。”

“我还告诉你”戈辉补充道:“特区储备银行,一直在国际市场上大量收购现货白银,趁着银价大跌,疯狂扫货。”

“为什么呀?”孙再芝疑惑,马上又道:“事实上,我一直在考虑特区要不要也拥抱金本位,因为欧美列强都是金本位,我们用白银很吃亏。”

听了孙再芝的话,戈辉摇头加摆手,直接说道:“不行,绝对不行,坚决不可以。我们的确在追赶他们,但这不等于一切都向他们看齐,即便他们是对的,只要不适合我们,我们就没有必要学习。”

“再说……”戈辉想了一下,又道:“银价下跌代表我们生产的东西便宜了,有利出口,能大量消化我们的产能,这是好事情。”

孙再芝轻轻点头,但没有说话的意思,他摆出一副静等下文的意思。

见孙再芝不说话,戈辉就继续讲:“还有,黄金的稀缺性决定了,金本位不能长久。白银才是真正的货币之王,老祖宗严选,绝对错不了。但黄金并不是不重要,依然非常重要,所以我们特区实行金银双本位+物资本位。以白银为主,物资为辅,黄金做压舱石。”

孙再芝尽管不理解,或者说有自己的想法,但没有再说什么,毕竟此时此刻不是深入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。

“大家上午好!”扬声器里传来一个女人的声音,也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。身着官营农场工装夹克的陈妮儿昂站在电动话筒前:“我是陈妮儿,是官营农场飞机项目的总监督。”抬手举过肩头,手指指向身后:“我身后的两架飞机,是我全程监督、制造、改进的,这也是我今天站在这里,为大家介绍的原因。”

等了几秒钟后,扬声器里传出了德语翻译,虽然不连贯,但没有翻译错误。显然这是为德国人准备的,事实上,今天的公开试飞,也是专门为德国人准备的。

陈妮儿继续说道:“这一胖一瘦两架飞机,胖的是运输机——运-,瘦的是歼击机——歼-。今天是运-的第七次试飞,歼-的第次试飞,也是两型飞机的第一次公开试飞。两型飞机的技术特点我就不介绍了,不论是看热闹,还是看门道,最重要的是要先飞起来才行。”

随着陈妮的停顿,扬声器里传出来磕磕绊绊的德语翻译,德国专家的小群体中,还传出了低笑,但绝不是嘲笑,因为表情里看不出一丁点嘲笑的意味。

陈妮儿直接下令:“废话不多说,准备试飞。”

这句话不用翻译,这么短,意思显而易见。听完德语翻译,德国专家们露出了果然如此或拭目以待的表情。

运-和歼-,一前一后停在简单平整的土质跑道上,运-的动机启动,嘶吼,黑烟阵阵,四叶螺旋桨越转越快,飞机开始向前滑动,越来越快,大约跑出两百多米,两个前轮一个后轮先后离地,真的飞起来了。

人群中爆掌声,那些来看热闹的人在鼓掌,特区能自己制造飞机,当然值得鼓掌了。

那些能看出门道的德国专家也在鼓掌,因为这是他们看到的完成度最高的飞机,过了欧美主要列强正在研制造的所有飞机。

运-起飞后,歼-的也启动了,两叶螺旋桨高转动,开始滑行,越来越快,两个前轮和一个后轮先后离地,成功起飞。

更加热烈的掌声在人群中爆,不论是看热闹的,还是能看出门道的,都在用力的鼓掌。

要知道,o年月日,美国的莱特兄弟次试飞了世界上第一架飞机——飞行者一号。到今天o年月日,过去了还不到三年。欧美列强的飞机都还只是框架,很多还需要从山坡上向下滑行,摸索操控方法,但是此时此刻,视线里的飞机,正在天空中飞行,规规矩矩地转圈。事实上,能规规矩矩地转圈已经非常非常难得了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